4月12日,Honda宣布了純電動車(EV)的發展計劃。同時還宣布了將推出兩款運動車型的方針,這兩款車型在支持電動化的同時,也將繼承Honda在操控技術方面帶來的駕駛樂趣。推動實現碳中和雖已是不可回避的時代潮流,但操控汽車帶來的駕駛樂趣依然是Honda的追求。即使社會發生變化,Honda追求“FUN” 的造車理念也會一如既往,始終不變。而這其中的根源在賽道上可以有機會了解更多。
員工組隊參加比賽!
6月4日和5日,“NAPAC富士SUPER TEC 24小時競賽”決賽在富士賽道(靜岡縣駿東郡小山町)舉行。
由于這是一場無論職業與否,任何背景的車隊選手們都可以駕駛著由市場在售車型改裝而成的賽車在24小時內跑完比賽的耐力賽,因此它就像是一個節日一樣備受汽車愛好者們的喜愛。
參賽車型中偶爾能看到一些Honda的汽車。其中有一輛運動車型,那便是現款的“CIVIC TYPE R”(以下簡稱思域TYPE R)。
思域TYPE R
這款擁有Honda跑車“TYPE R”之名的“思域”,除了現款默認的“運動”模式之外,還提供“+R”和“舒適”共三種駕駛模式。
由現款思域TYPE R改裝的賽車
其實,這款思域TYPE R是Honda員工汽車愛好者賽車隊的汽車。
車隊的名字是“Honda R&D Challenge”。通常在下班后或休息日開展活動,也就是所謂的“成年人的社團活動”。話雖如此,但參加比賽并不是唯一的目的。
作為機械師參加比賽的Honda R&D Challenge的年輕隊員們在進行最后調試
挑戰艱難的比賽的理由是什么?
時間來到6月4日下午3點。決賽開始了。Honda R&D Challenge的車手們,大約駕駛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左右,然后回到維修站進行交接。
又有一位車手完成駕駛,回到了維修站。車手名字叫柿沼秀樹。他剛才駕駛的車型正是現款思域TYPE R,同時他也是計劃在2022年內上市的全新思域TYPE R的開發負責人。
我們向剛結束駕駛的柿沼先生了解到了一些事情。
車手之一的柿沼秀樹

24小時耐力賽第一輪駕駛完成,您辛苦了!

呀,累壞了!因為現在剛開完車,情緒還很高,趁著興奮勁還沒過去,我們聊聊吧(笑)。

您剛才駕駛的汽車是由現款思域TYPE R改裝的車,這款思域TYPE R的開發負責人是柿沼先生吧?

是的。除速度外,我們還追求兼顧汽車的基本性能和安全性能,在打造這款量產車時我們已經絞盡了腦汁,但來到賽車場地才發現更快的車比比皆是。所以說賽車是沒有天花板的。所謂比賽就是靠結果說話。在賽車的世界里,差不多、找借口、求體諒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斷挑戰,不斷升級。因此,不甘和失敗都會成為開發者的精神動力。
更換車手時,機械師們抓緊時間加油、換胎

比賽中的收獲在今后能發揮什么作用呢?

今后在開發市售車時,我們會很好地把比賽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啟發運用到其中。從而給喜愛Honda的客戶提供更寶貴的價值。這也將成為Honda品牌的財富。

您是為了這個才參加比賽的啊!

不過,想參加比賽而聚集在一起的成員,如果只是為了達到自我提升,賽車本身可能會做到越來越快,但從中獲得的技術和思維方式可能難以直接應用于市售車和商品開發。而像我這樣的開發負責人在這里,就能把它們聯系起來。
在比賽中獲得的經驗有助于下一次的開發

您是1991年進入的公司。據說您被分配到的開發汽車運動性能的部門,當時正在開發“TYPE R”的起源車型“NSX-R”。

NSX-R是基于1990年上市的第一代“NSX”開發的。NSX的誕生可謂是一項豐功偉績。在此之前的跑車,說到底是一種只有少數人群才能享受的特殊的交通工具。在這樣一個時代,秉持“以人為本”理念的Honda將跑車所具有的“操控汽車的喜悅”這一價值塑造成了讓人人都能放心享受的NSX。從那以后,跑車不僅在速度上得到了升級,也開始變成了任何人都能享受的交通工具。
NSX
1990年上市。這款跑車采用了MR驅動方式,不同于此前Honda所擅長的FF驅動方式。
NSX-R
1992年上市。它是在第一代“NSX”的基礎上開發的,設想的是從家里開到賽道,在賽道上行駛完后,再開回家這一用途。
穿上賽車服就像專業的賽車手

那么“TYPE R”是否是這一趨勢的延伸呢?

當時,NSX的開發人員中有人想“無需任何借口,希望打造一款速度和駕駛樂趣都更加先進的跑車”。于是他們打造出了NSX-R,而這種想法也是“TYPE R”誕生的起源。之后,我們創造新一代思域TYPE R時也秉持同樣的信念。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速度與樂趣。對于Honda而言,肩負著“TYPE R”這個品牌、徽章的汽車是不可或缺的。對客戶如此,對開發人員亦是如此。以工程師們強烈的理想為起源,并不斷升級的品牌開發工作,對于培養下一代工程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正是這種理想造就了Honda汽車對吧!

您是想問Honda之所以是Honda的原因吧?大家都是從眾多車企中選擇Honda入職的。我們想要在Honda實現的東西,我們想要創造的東西,以及想由此向全球客戶傳遞的夢想。我認為這種“理想”才是Honda特色的源泉。如果Honda不再是Honda,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Honda的優勢就是能帶著這種理想讓更多的顧客喜笑顏開。
夜間賽場上馳騁的思域TYPE R
理想的傳承與造車
Honda R&D Challenge成立于2016年,目的在于培養人才。
最初是作為公司業務的一環開始運作的,但2019年由于業務狀況變化等原因,相關工作難以繼續下去,面臨解散的危機。
當初參加比賽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實際上,在那之前我 都沒有參加HondaR&D Challenge。就在2018年年底左右,我正要利用我負責開發的思域TYPE R制作新的比賽車輛時,傳出了活動中止的消息。我心想“如果就這樣放棄的話,帶著強烈的‘理想’堅持到現在的一切就什么都沒有了,我也要一起想辦法讓活動繼續開展下去”,于是我才決定參賽。

怎樣做到繼續活動的呢?

僅參加一場比賽就要花費幾百萬日元,總之比賽是很燒錢的。所以我們找了贊助商希望通過自己籌錢繼續參賽,公司也允許我們繼續開展這種自我提升的“俱樂部活動”。籌錢確實很辛苦,2019年和2020年,每年參賽一次都已經是竭盡了全力。去年,本田技術研究所(Honda R&D)的大津(啟司)社長對我說:“你能講一講你們現在正在進行的賽車活動嗎?”

社長直接詢問!

大津社長曾經擔任過前HRD Sakura※的中心主任,他非常了解賽車運動對Honda的重要性。大津社長在Sakura的時候也很照顧我,是個非常有男子氣概的人。
※HRD Sakura……F1、SUPER GT等Honda四輪賽車運動的開發基地

然后發生了什么?

我準備好材料去做了匯報,他說:“我知道了。把明年的企劃書做好了拿過來。”然后,我把企劃書拿去,就獲得了批準。再加上來自各種贊助商的幫助,去年總算是參加了6場比賽中的4場,而今年首次有機會參加完所有比賽。
結束駕駛后,柿沼一副疲憊的樣子癱坐在椅子上。在休息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與其他車手共享信息

原來是社長伸出了援手!

公司這樣支持我們,也是為了培養人才。相當于投資年輕人。我經常對年輕隊員說:“在比賽中取得成績當然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但最大的目的是通過這個活動,讓你們成長為引領公司發展的人才。”
年輕隊員們認真地傾聽著指導
通過在賽車現場接受前輩們的教誨,Honda的造車“理想”得以傳承。
Honda R&D Challenge并不是唯一一支由Honda員工組成的賽車隊。1965年成立的擁有近60年歷史的“TEAM YAMATO”也是其中之一。
TEAM YAMATO駕駛“FIT”改裝的賽車參賽
TEAM YAMATO的特點是年輕成員比Honda R&D Challenge更多。其中一員就是同時擔任團隊部長的椋本陵。
2011年,年僅22歲的椋本擔任“S660”的開發負責人(LPL),成為Honda歷史上最年輕的LPL。年輕員工和骨干員工是如何看待Honda的精神和汽車制造呢?
S660
2015年上市,是一款微型車規格的兩座敞篷跑車。正如開發理念“痛快操控機器”所示,輕快的操控性能是它的賣點。
現在負責汽車總布置設計的椋本

您參加比賽有什么感受?

在公司內部競爭中,當S660的基礎企劃被錄取時,上司和前輩在背后不遺余力地支持我。這個賽車活動也得到了這些盡全力為有干勁的年輕員工提供幫助的人們的支持。例如,在3月的揭幕戰中,在鈴鹿發生了汽車全損的事故,車輛難以修復,無望參加24小時耐力賽。

還有這樣的事……

支持俱樂部活動的公司總務人員前來視察,并當場決定購買一輛二手車作為替代,我們才總算趕上了比賽。如果沒有前輩們的理解和支持,我們也無法組織員工參加比賽,我甚至打從心底認為S660可能也不會問世。

年輕一代可以通過賽車獲得什么呢?

可以提高綜合能力。在很多情況下,工作是細分化的,自己看到的內容可能很窄。但是,在比賽中可以看得比較全面,承擔的工作范圍也比較廣。責任感也會增強。
賽事連夜進行中

我看到一位年輕的機械師,他工作的時候手都在顫抖著。

比賽是特殊的,24小時耐力賽則更為特殊。在工作中可能很難有這樣的經驗,但在這里,你在行動時必須自己承擔責任。而且自己的行為不僅關系到比賽的結果,還關系到車手的安全。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但這也是一次很好的經歷。這種活動也能讓我們思考“為了避免正式比賽時手抖,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等問題。
“賽車活動是Honda的DNA”。與常規工作相比,特殊的環境要求員工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成績,這樣的經歷將會促進員工的成長。雖然最主要的目的是造一輛好車,但他們也渴望勝利。因為光靠“有幸參賽”什么都得不到。
通過賽車活動,這種Honda哲學從老員工到骨干員工,從骨干員工再到年輕員工,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完成24小時耐力賽的Honda R&D Challenge
如今,在追求速度的比賽中,對地球環境的關心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一點在比賽中至關重要,Honda追求的造車目標是否也會有什么變化呢?我再次采訪了回到維修站的柿沼先生。

今后的社會,必須時不我待地進一步加快實現碳中和目標。公司也朝著這一方向轉型。但是,如果說碳中和將使“TYPE R”消失,那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只是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方式手段在改變。為此我們正在投資必要的技術,其中之一就是電動汽車,僅此而已。

柿沼先生開發的市售款思域TYPE R首次加入了即使在城市中也能平穩駕駛的“舒適模式”。

如果是以前的“TYPE R”,不可能有什么舒適模式。完全是天方夜譚。原本“TYPE R”就是舍棄了舒適而去追求速度和駕駛樂趣的。從那之后20多年過去了,考慮到今后跑車的發展方向,我們運用技術的升級,特意為“TYPE R”這種交通工具創造了“舒適模式”。我從TYPE R誕生之初就知道,這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
比賽開始前,柿沼和椋本互相加油的場面

今后“TYPE R”又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TYPE R”這一徽章對于Honda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為了繼續創造下去,必須兼顧“TYPE R”的性能與碳中和目標。2017年我們開發的“TYPE R”將速度、樂趣作為一款汽車的基本性能融為一體,讓用戶無論走到哪里都想繼續駕駛下去。我認為這是跑車的一大轉折點。今后還要將碳中和目標納入其中,一同考慮。

真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

我已經53歲了,不可能一直干下去。但是,我將履行對于Honda品牌的責任。我想讓年輕人看到這種“理想”,并將其轉化為他們自己的心態,永遠傳承下去。
賽車回到維修站通道,車隊成員跑向賽車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汽車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然而,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Honda始終有一群開發人員和員工,他們利用每天下班后和休息日的私人時間堅持參加比賽。
賽車活動不會給他們帶來一分錢的利益。不僅如此,還得趁工作間隙自己找贊助商。但他們仍然堅持比賽,只是為了造一輛好車。
即使今后的時代將不可避免地追求環保性以及碳中和目標,但他們也一定能兼顧到操控汽車的樂趣。
在此次24小時耐力賽中,一直努力工作的年輕機械師們。他們將創造未來Honda的“FUN”。
未來計劃推出的支持電動化的運動車型。這是一款什么樣的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