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71年的摩托車進口銷售起,Honda開始了在巴西的業務。
- 1976年創辦工廠之際,果樹種植、再造林、農業三大項目同步啟動。
- 自創辦初期起, Honda一直注重企業與當地的共生關系,致力于糧食捐贈、廢水處理等活動。
Honda為實現到2050年達成所有產品和企業活動碳中和這一目標,始終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開展企業工作。因為Honda深知,技術開發和企業態度需承載企業在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而這二者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發展和存續。

從1971年的摩托車進口銷售起,Honda開始了在巴西的業務。在那幾年后,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攜夫人一同到訪巴西,堅定了巴西業務取得成功的信心。其實當時Honda除了摩托車品質有口皆碑之外,還因售后服務水平高、零部件易購買、技工手藝精湛等優勢廣受好評,受到了巴西人民的友好歡迎。
20世紀70年代中期,巴西進行了大規模的法案修訂,采取了對車輛進口的禁止條例。對Honda而言,當時正處于頭幾年蒸蒸日上的黃金時期,卻不得不面臨從巴西市場撤退還是繼續在當地投入生產的兩難抉擇。
倘若選擇后者,當時要在馬瑙斯這個地方生產摩托車也相當困難。馬瑙斯周邊不僅沒有零部件的供應商,還缺少向巴西東南部主要市場運送產品的公路,就連足以支撐工廠穩定生產的勞動力也頗有不足。
然而,在Honda挑戰精神的企業文化驅動下,當時的Honda選擇了保留巴西業務。于是,1976年,Honda的巴西首家工廠在亞馬遜州首府馬瑙斯落成。

Moto Honda da Amaz?nia的馬瑙斯工廠(1970年代開設初期)
2024年,馬瑙斯工廠迎來了其建成以來的第48個年頭,迄今為止的摩托車總出貨量也已突破2900萬輛。如今,Moto Honda da Amaz?nia共有超過8600名員工,每天可以生產19種型號,5500多輛摩托車。
除此之外,Moto Honda da Amaz?nia自創建以來,一直采取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的措施,積極回饋員工和當地的社會與環境。

馬瑙斯工廠全貌(黃線內區域)

隨著業務在馬瑙斯的順利發展,建造一個摩托車試驗場來改良產品、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的必要性也變得越發迫切。
然而,試驗場的選址并非易事,不僅要有足夠的場地建造試車跑道,而且要離工廠近,且不能影響工廠物流,除此之外,為了防止新產品機密泄漏,還須滿足遠離城市的距離條件。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為達成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建造試驗場時還需盡可能保留森林面積。
最后,公司在工廠八十公里以外的Rio Preto da Eva找到了一塊超1000公頃的理想區域,然而,這片區域卻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其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不亞于亞馬遜雨林。
根據當地法律規定,這片土地總面積的一部分需要確保被用于保護當地的野生動物和原始植物。
于是,在這樣的情形下,Honda啟動了果樹種植、再造林和農業三大項目。三大項目之一的農業項目開始于2003年,首先著手進行的是蔬菜的種植。在種植過程中,技術人員通過使用富含養分的溶液(水培法),建立了無土栽培的系統,由此向馬瑙斯工廠的員工提供無農藥、高營養的食品。

農業工程的農學研究員Miki Kiyoshi,一位在Honda工作37年之久的老員工。

愛德華多·阿爾維斯·德·阿西斯(右一)
另外,服務管理部的經理愛德華多·阿爾維斯·德·阿西斯表示:“員工每天對蔬菜贊不絕口,作為工廠餐廳的負責人,我經常能感受到員工們對農業項目的感激之情。”

在收獲的農作物當中,每周大約有160公斤生菜被分兩次運送至員工食堂(每日提供超過11000份餐食)。此外,公司還向GACC(Grupo de Apoio A Crian?a Com Cancer do Amazonas/癌癥兒童支援機構)等慈善機構捐贈了超過144噸的蔬果。
GACC會為經濟拮據的家庭提供食宿,接受GACC援助的人群中,有一位罹患白血病的女孩,她叫埃絲特。埃絲特在兩歲的時候確診白血病,而亞馬遜州的許多城鎮,尤其是像埃絲特家所在的河岸區域,并不具備提供先進醫療服務的能力。因此,每次治療,埃絲特和母親都不得不花費五天時間乘船渡河才能抵達專科醫院。而在GACC的支持下,埃絲特的治療已經進入了第三年。

接受Moto Honda da Amaz?nia糧食捐贈的癌癥兒童支援機構GACC

埃絲特與母親迪娜麗
GACC的營養師米蕾絲·盧安娜·羅德里格斯·科斯塔表示:“多虧了Honda捐贈給我們的糧食,孩子們不僅能夠填飽肚子,還能獲得治療所需的營養物質,這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非常感謝Honda的協助與支持。”

此外,為保護環境,Moto Honda一直以來致力于調查研究法定保護區內的野生動植物,探尋廢棄物減排與二次利用的可行之策。尤其是現已運作23年之久的馬瑙斯廢水處理設施,不僅是技術上的標桿,也是南美洲上Honda最現代化的設施之一。

Honda一直以來重視自然保護,心系當地社會,在2001年便啟動了這一大規模凈水項目,用于處理工廠的生產線、食堂和衛生間產生的廢水。此設施每月可處理7500萬升廢水(相當于一個3萬人口城市的月供水量),并且設施內部既能進行物化處理,又能進行生物處理,能夠大大提高凈化效率。也正因如此,這項設施作為Honda在南美最現代化的設施之一,廣受矚目。

廢水與槽中化學物質混合,去污流程開始

嚴格遵守流程,以確保水質完全凈化。
經過凈化處理的水可被二次利用,經二次利用后又被用于灌溉工廠農作物和清潔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垢。此外,部分經過處理的凈水也會回歸自然,對保護伊加拉佩斯生態系統作出貢獻。伊加拉佩斯是貫穿亞馬遜雨林的一條細長的河流,對當地居民而言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維持當地動物生物多樣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廠區內有一片湖,部分去污后的水被排放至此,從水下魚類自由游動的身影,便可看出處理后的凈水質量之高。

經處理的凈水通過養魚池回歸自然

“廢水處理設施不僅在公司內部廣受稱贊,還得到了國家環境部門的認可,對此我們感到非常自豪。”進公司以來在廢水處理設施工作了十二年的瑪爾西亞娜·利馬如是說道。
以上舉措,僅僅是Honda為實現“自由移動出行的喜悅”與“繁榮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兩大目標,承擔環境與社會責任所采取的眾多行動中的一個事例。Honda不僅致力于超越當今消費者的期待,今后也將繼續為未來一代代人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不斷努力。
